政府大院成文旅新景 是“新旅程”更是“心旅程”

【摘要】据媒体报道,最近,一些地方的政府大院变得热闹起来。

据媒体报道,最近,一些地方的政府大院变得热闹起来。节假日,重庆荣昌区、湖北赤壁市等地政府机关食堂向公众开放,提供物美价廉的特色餐食。“三夏”期间,河南滑县多个乡镇的政府大院大门敞开,变身群众的“晒粮场”。这些曾被视为“严肃空间”的行政场所,正成为当地文旅探索的新场景,也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图景。

当政府食堂飘出特色美食的香气,当机关大院铺满金黄的晒粮,当保安化身文化讲解员,重庆荣昌、湖北赤壁、河南滑县等地的不少政府大院悄然蜕变,成为文旅新景。政府大院敞开大门,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体验,更勾勒出服务型政府的生动图景。

政府大院的开放,绝非简单的“蹭热点”。重庆荣昌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张志秀道出真谛:“把办公地变成展示城市文化的场所”。在荣昌,非遗夏布编织与千年陶艺在政府院落里重焕生机;在赤壁,“五菜一汤”旅游套餐让机关食堂成为社交平台新晋打卡点。

这种“微改造”的智慧,正好契合了旅游专家罗兹柏所言的“以好服务弥补硬件不足”的中小城市破题之道——破除围墙、激活闲置、服务需求,三重理念的交汇可以让有限资源焕发无限可能。

政府大院开放更深层的意义在于空间属性的革命性转变。赤壁政府开放全市150个机关车位,开展柔性执法,为游客让路;滑县政府大院化身“晒粮场”,更好服务“三农”工作。这些举措让严肃的行政符号转化为温情的民生注脚,使游客触摸到的不仅是地方风物,更是一座城市的治理温度与人文情怀。

然而,要让这扇门常开常新,唯有将临时举措转化为制度设计,使公共资源持续释放惠民能量,方能让“开门效应”持久生辉。

政府大院的开放实践,恰似一曲治理现代化的微缩乐章。它证明:最好的风景不在名山大川,而在为民初心的生动实践;最动人的风情不在于刻意营造,而是政府与民众的自然交融。

当更多政府机构拆掉无形的“心墙”,当更多公共空间承载起市井烟火,服务型政府的蓝图便在这方寸院落间渐次铺展。

政府大院开启大门,是政府与民众的“双向奔赴”:政府以开放姿态拥抱市井烟火,民众以脚步丈量治理温度。如此风景,正是当代中国最动人的文旅新篇。政府大院成文旅新景,是“新旅程”更是“心旅程”,是“风景”也是“风情”。

分享到: 更多
返回列表